ETH 竊案:史上最大加密貨幣駭客事件,15 億美元被盜
史上最大 ETH 竊案:究竟發生了什麼?
2025 年 2 月 21 日,加密貨幣世界見證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以太坊(ETH)竊案。駭客成功從 Bybit 加密貨幣交易所竊取了約 14 億至 15 億美元的 ETH。這次前所未有的安全漏洞利用了冷錢包存儲的弱點,而冷錢包存儲此前一直被認為是保護數位資產最安全的方法之一。
這起事件引發了對加密貨幣平台安全性的重大質疑,並突顯了針對該行業的網路攻擊日益精密化的趨勢。以下是對這次駭客事件的詳細分析,包括事件經過、影響以及對加密貨幣安全未來的啟示。
駭客如何利用 Safe{Wallet} 的多重簽名流程
這次攻擊的目標是 Bybit 使用的第三方錢包提供商 Safe{Wallet}。Safe{Wallet} 採用了多重簽名(multisig)授權流程,該流程旨在通過要求多方授權來增強安全性。然而,駭客發現並利用了該系統中的漏洞。
駭客通過操控多重簽名流程,修改了底層智能合約邏輯,同時在用戶介面(UI)上顯示合法的交易細節。這種欺騙性策略使他們能夠繞過安全協議,未經授權地訪問 Bybit 的冷錢包,該錢包中存有大量的 ETH。
誰是幕後黑手?拉撒路集團的角色
北韓的拉撒路集團(Lazarus Group),一個由國家支持的駭客組織,被確定為這次攻擊的主要策劃者。該集團以針對加密貨幣平台的歷史記錄而聞名,並與多起高調的網路犯罪有關。他們的活動被認為是為北韓的武器計畫籌集資金,這使得這次竊案不僅僅是一起金融犯罪,也成為一個地緣政治問題。
被盜 ETH 如何被洗錢
駭客獲得資金後,採用了高級的洗錢技術來掩蓋被盜 ETH 的來源。整個過程包括多個步驟:
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s): 駭客利用 DEXs 將 ETH 兌換成其他加密貨幣,繞過中心化中介機構。
混幣器: 使用加密貨幣混幣器來模糊交易痕跡,使追蹤被盜資金變得困難。
跨鏈橋: 這些工具促進了資產在不同區塊鏈網路之間的轉移,進一步增加追蹤難度。
點對點(P2P)平台: 與其他用戶直接交易,將被盜 ETH 轉換為比特幣(BTC)和法幣。
儘管區塊鏈取證專家努力追蹤資金,但快速且精密的洗錢過程使得資金的追回變得越來越困難。
Bybit 對駭客事件的回應
針對這次攻擊,Bybit 執行長周樹立(Ben Zhou)向用戶保證交易所仍然具有償付能力。他承諾將使用公司的資金儲備來彌補任何未追回的資金,確保用戶資產不受影響。這種積極的應對措施旨在恢復用戶信心並減輕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。
冷錢包與多重簽名系統的安全漏洞
這次駭客事件打破了冷錢包免受網路攻擊的認知。雖然冷錢包是設計用來保護資產免受線上威脅的離線存儲解決方案,但這次事件揭示了相關系統(如多重簽名流程)中的漏洞仍可能被利用。
這次攻擊暴露的主要漏洞包括:
智能合約操控: 能夠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修改合約邏輯。
用戶介面欺騙: 在執行惡意行動的同時顯示合法的交易細節。
缺乏預簽名模擬: 在授權前未充分驗證交易。
改善加密貨幣安全的建議
為了防止類似的攻擊,加密貨幣行業必須採取更強大的安全措施。主要建議包括:
預簽名模擬: 在授權前模擬交易以檢測異常。
原始交易驗證: 驗證實際交易數據,而不僅僅依賴用戶介面。
鏈下驗證: 在區塊鏈之外實施額外的驗證層。
員工培訓: 教育員工安全最佳實踐以減少人為錯誤。
國際合作與監管的必要性
Bybit 駭客事件再次引發了對加強監管框架和國際合作的討論,以打擊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網路犯罪。重點領域包括:
全球安全標準: 建立行業範圍內的協議以增強平台安全性。
跨國合作: 促進國家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聯合調查。
監管監督: 實施措施以追究平台安全漏洞的責任。
加密貨幣竊案的更廣泛影響
這次竊案的影響超出了加密貨幣行業的範疇。被盜資金用於資助地緣政治活動(如北韓的武器計畫),突顯了加密貨幣竊案帶來的更廣泛安全風險。此外,該事件強調了行業內提高意識和教育的重要性,以應對不斷出現的威脅。
結論
這起 15 億美元的 ETH 竊案為加密貨幣行業敲響了警鐘。它強調了在安全措施上持續創新的重要性,以及全球合作應對日益精密的網路攻擊的必要性。儘管被盜資金可能難以追回,但從這次事件中汲取的教訓或許能為未來建立更安全、更具韌性的加密貨幣生態系統鋪平道路。
相關推薦
查看更多


